close

XXL 197封面
忠於自我
BE MYSELF

作者:Circus

當生命中的一切逐漸被剝離,內心的空洞無力安慰一個受傷的靈魂,在孤獨的黑夜,空蕩蕩的大街,感覺擁有了全世界,卻諷刺著一無所有的真實,拿起身旁的步槍,腦海中早已運轉了無數次。這一刻,你會做出何種選擇……?


百變人生

死亡曾經離羅德曼(Dennis Rodman)如此接近,1993年4月的某晚,寧靜的黑夜差一點就被「砰!」的一聲敲醒寂靜。對當時的羅德曼來說,昔日恩師、好友一個接一個地離去,短暫的婚姻也隨著妻子安妮(Annie Bakes)帶著四歲女兒艾莉希絲(Alexis)遠走,殘酷地劃下句點。即使貴為聯盟頂尖的防守專家,前一年才剛完成單季平均18.7籃板的壯舉,卻絲毫無法平衡羅德曼心中逐漸分裂的矛盾。

類似的經歷,早在羅德曼尚未真正接觸到籃球時就已經上演。出生於達拉斯附近一個窮鄉僻壤的橡樹崖(Oak Cliff),羅德曼和多數黑人小孩一樣家境貧困且父親早早就拋家離去,留下母親獨力扶養小孩。青年時期的羅德曼並沒有接受太多的籃球啟蒙,一方面是因為他僅有5呎11吋高,在籃球場上總只有挨打的份;另一方面他的兩位妹妹黛柏拉(Debra Rodman)和琴恩(Kim Rodman)不僅比哥哥要來得高,還都是高中明星籃球員,在這樣的環境下,籃球對羅德曼而言,自卑和屈辱自然是遠大於快樂。

無所依靠的羅德曼此時生活猶如行屍走肉,整天無所事事,不是跟朋友鬼混,就是在街上遊蕩,有次在機場擔任大夜班警衛工作,還順手偷了50多只手錶,最後被警方逮捕。照正常故事發展,羅德曼很可能又是一位消失在街頭的無名小子,沒有太多人會惋惜,然而,上帝卻在此刻開啟了一扇窗。

就在高中畢業後的這兩年間,生活漫無目的的羅德曼突然長高了9吋達到6呎8吋,彷彿擁有一副全新的身軀,也為他敲開了奇妙的籃球大門。就在妹妹朋友的牽線下,羅德曼前往庫克郡專科學校(Cooke County College)打球,在16場比賽中留下平均17.3分、13.3籃板的優秀成績,只是卻因為學業不佳,一學期後就被退學了,迫使他只能再次回到街上鬼混。

已經21歲的羅德曼此時面臨了人生新的抉擇,要繼續打球?卻又無處可去;找工作或完成學業?羅德曼也興致缺缺。就在徬徨之際,東南奧克拉荷馬大學的助理教練雷斯曼(Lonn Reisman)適時出現,成了羅德曼走向籃球之路的重要貴人。過去羅德曼在庫克郡專科打球時展現的體能條件就曾讓雷斯曼留下深刻印象,他深信羅德曼是可造之材,因此就向總教練推薦了這號人物。

東南奧克拉荷馬大學雖然只是NAIA的球隊,注目度和實力遠遠不及NCAA,但對羅德曼來說,至少暫時找到了一個容身之處。在這裡的三年球季,羅德曼成為年度最佳球員,留下平均25.7分、15.7籃板的成績,在大學生涯最後一場比賽更是拿到驚人的46分、32籃板。但即便如此,羅德曼距離NBA還是十分遙遠,直到他在選秀之前的「普茲茅斯邀請賽」中有著突出表現,球探們才驚覺這號人物確實有潛力,也間接促成活塞隊在1986年選秀會上以第二輪第27順位將他納入麾下的決定,從而展開活塞隊「壞孩子軍團」的連霸傳奇,以及連七屆聯盟籃板王之路與年度最佳防守球員的肯定。

25歲才展開NBA生涯,羅德曼的起步對照他日後的成就,確實是十分少見的經歷,正如他在名人堂典禮上所言:「我原本有可能出現在世界上某個角落,我可能已經死了,我可能成為一個毒販,可能無家可歸……,我曾經就是個無家可歸的人。」但因為籃球,讓羅德曼的生命起了截然不同的變化,也讓他可以很自信地面對自己,並相信內心傳達的聲音。

在孤寂的車內,拿起槍的那一刻,羅德曼同樣面臨過去在街頭曾經面對的徬徨和恐懼,但這一次不是上帝介入改變了他的人生,而是他選擇了終結虛偽的外在,終結心中另一個我,重新去找尋真實的自我,不再隨波逐流,也不再嘗試讓自己變成別人眼中期望的羅德曼。

頭髮和外型的改變,或許也宣告了一個結合天使與魔鬼的羅德曼就此誕生。


極惡之男
AP97052604318
自90年代起,在大掌櫃史騰(David Stern)的佈局下,NBA對走向全球化的企圖已昭然若揭,同時對於聯盟及球員形象的控管也逐漸升溫,而喬丹(Michael Jordan)、羅賓森(David Robinson)乃至於希爾(Grant Hill)的出現,更讓聯盟擁有絕佳的形象代言人。這些球員的超凡球技、溫文外型、絕佳談吐和謙遜性格,成為史騰挑戰MLB、NFL的最佳武器。在如此追求社會善良風氣的驅使下,一個離經叛道、我行我素的羅德曼,無疑是聯盟高層的眼中釘、肉中刺。

宛如七彩霓虹燈的髮色、鼻環耳環的星羅棋布、全身刻滿彷彿地獄咒語般的刺青,再加上口無遮攔的談話內容,屢屢挑戰同性戀、種族歧視等聯盟禁忌話題,羅德曼的新形象成了衛道人士大加撻伐的焦點。甚至,他在聖安東尼奧的日子,人們似乎也忘了他曾帶給馬刺隊史最佳成績、忘了他協助羅賓森拿下年度MVP兼得分王的歷程、忘了他所擅長的防守和籃板……面對近乎軍事化的球隊管理,羅德曼儼然就是士官長眼中最難搞的麻煩製造機,更是影響球隊內部和諧的大毒瘤。

然而,羅德曼依然故我。

這段期間,禁賽和罰款次數伴隨著他的籃板數急速飆升,他與流行天后瑪丹娜(Madonna)的緋聞更不斷搶攻媒體版面,而他也毫不避諱大談兩人之間的性事;同時,以女裝亮相的羅德曼,其性向傳聞也引發外界高度興趣,此時的羅德曼與其說是籃球員,反倒更像是娛樂圈的一份子。即便後來馬刺隊受不了將他送到芝加哥,羅德曼場內外的言行舉止還是屢屢挑戰聯盟的忍耐指數,包括頭搥裁判、怒踹攝影師等事件,風波之大甚至連當時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都忍不住對此發表意見。

先別說目前聯盟盛行的「零容忍政策」了,光是對照後來因「奧本山武道大會」被賦予「壞小子」稱號的亞泰斯特(Ron Artest),90年代的羅德曼簡直就是集滿淫穢、邪惡、暴力、自私、放蕩不羈於一身的極惡之男。


盡情使壞

有些專家曾把羅德曼的種種脫序演出歸因於年少時缺乏父愛的成長過程,使得他容易出現因情緒而起的攻擊性行為,以及渴望贏得眾人眼光的自我表現;或者,源自於他過去接近社會邊緣的街頭生活,視制度與規範於無物。

但在這些評論的背後,我更相信羅德曼或許只是單純想成為一個更真的人,不拘泥於世俗既定的界線,勇敢說出自己的想法,表露內心最真實的自我,就像他總是不顧一切追逐每一記籃板,奮不顧身緊咬著他眼中的獵物,在沒到手前絕不輕易鬆口,宛如生物最原始的本能,不加修飾的反映真實情感。在《灌籃高手》中頂著一頭紅髮,屢屢闖禍且情緒起伏甚大,忠於自我卻又全心全意投入在熱愛事物上的男主角櫻木花道,不也是因為如此真切的性格而受到廣大漫畫迷的喜愛?

「盡情使壞」一詞,可以是羅德曼的自傳書名,也可說是貫穿他整個職業生涯最好的代名詞。當然,這並非單一指向羅德曼的負面行為,好比他的無故缺席、不遵守球隊規定、幹架、衝突、酒駕、攜械、出言不遜、挑釁言論……等;相對的,就一位球員該做的本份而言,羅德曼簡直是「壞得徹底」,他可以整晚緊貼著對手大跳黏巴達,也可以和肌肉棒子大玩摔角而樂此不疲,更可以狡黠的玩弄那些他口中坐領高薪卻毫無建樹的可憐蟲,對手愈是火冒三丈,就更正中羅德曼的下懷。這種兼具體能、侵略性、演技、智慧與挑釁意味十足的防守功力,正是出身低微的羅德曼得以在人才濟濟的活塞鋼鐵軍團中站穩腳步的重要關鍵,也使他成為80年代中期「壞孩子」裡最具毀滅力量的頭號先鋒。如此的養成教育讓羅德曼後來即便轉戰馬刺、公牛等隊,也都讓原先就固若金湯的防線重新注入一股強悍而嗜血的力量。

只是這樣一個被聯盟、媒體、對手與球迷視為洪水猛獸的「絕世魔王」,何以成為90年代的話題人物?從反向來看,在喬丹宛如聖雄甘地的完美形象之外,羅德曼其實在某種程度是扮演著更接近於人性的一種形象投射。他跨足的領域從出版界到電視、電影、廣告、音樂,和他相連的名字從球場到時尚圈、娛樂圈,再到社會最低階層的角落。而與此同時,羅德曼始終讓自己保持在NBA頂端的高競爭狀態,誠如他所言;「球迷之所以喜歡我,不全然是因為我的染髮和刺青,假如今天我頂著五顏六色的髮型,但打起球就像杜德利(Chris Dudley)一樣,球迷根本懶得鳥我。」

再加上,90年代因為技術端的演進,媒體的影響力跟著快速起飛,逐漸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職業運動來說,這是間接促成一個塑造球員和球隊形象的強勢媒介,而球星們的一舉一動和偶像化的現象,也讓NBA在行銷面上有了更強而有力的管道。在這些籃球英雄之中,羅德曼的特立獨行、強烈的個人造型和有話直說的不羈態度,也反映了那些不願受社會束縛、渴望表現自我的潛在心聲。這些萌芽的氛圍,歷經時光的推移和網路世代的興起,也進一步蔚為21世紀籃球的新生符號。不管外界是否貼以「邪魔歪道」的標籤,但羅德曼確實已經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的代表。

有些球星或許不屑這種近乎馬戲團小丑的形象,好比歐拉朱萬(Hakeem Olajuwon)就曾批評:「其實我們早該忽略他,但記者總愛一窩蜂的報導,形成一種負面趨勢。他對孩子們造成巨大影響,因為他們覺得他很酷,而我們卻無條件提供他汙染社會的機會,對此我相當不以為然。」

但更多人卻是在習慣羅德曼的百變造型後,反而對他的生活態度和球技面投以更多的目光,從而欣賞這位可能是前無古人也後無來者的籃球怪才。就像得分悍將瑞奇蒙(Mitch Richmond)所說:「丹尼斯(羅德曼名字)想怎麼穿都是他的權利,但每個人都知道他在場上是個拚勁十足的籃板天才。」


獨一無二
AP9612140567
是的,就是籃板。如果說忠於自我是羅德曼一路走來不變的信念,那麼「籃板(rebound)」和「防守(defense)」兩個單字或許就是為他實現夢想的兩大寄託。

許多專家和球迷長年以來都在揣測:「6呎8吋高的羅德曼,為什麼會成為聯盟最可怕的籃板怪物?」就如同他們懷疑喬丹的世界沒有地心引力,或者就像中古世紀的學者始終懷疑地球怎麼可能會是圓的?

透過科學角度,羅德曼對於隊友甚至對手的投籃習慣和球可能的落點有著獨到的分析,使得他往往能夠佔據最有利的位置。另一方面,他的連續彈跳速度超乎常人,往往能在三撥四挑後牢牢掌握住球的動向。再者,羅德曼也承認對於籃板球他有一種旁人沒有的「預知能力」,不管你信不信。

從體能條件分析,羅德曼或許不是最強壯的一個,但他的身體對抗性卻是令人嘖嘖稱奇。照羅德曼的說法,他習慣在比賽前先到健身房作重量訓練,然後在比賽結束後又回到健身房再作一個半小時,這種近乎虐待的訓練模式,羅德曼卻是甘之如飴。過去人們也懷疑過他是否吸食毒品,就像許多快速消失在聯盟的球員,但對於這種質疑,羅德曼倒是很淡然的回應:「如果我吸那種玩意兒,我還能在NBA打滾超過10年嗎?」

若從精神面來看,羅德曼從大學時期開始就延續著拚命三郎的作戰風格,任何一絲有爭奪球權的機會都不願錯過。「必須要搶下每記籃板球才能在聯盟生存,否則就是滾回街頭。」羅德曼在自傳中這麼寫著。這種飢渴程度,某種意義上也代表著羅德曼的發跡,唯有努力抓取每一次得來不易的機會,才能帶他脫離口中那個街頭黑暗地獄。

換個角度思考,羅德曼稱得上是聯盟史上絕無僅有如此專注於籃板技能的球員,也是少數甘願為隊友開路、幹盡髒活、承受對方無數肌肉撞擊的終極苦工。在他的字典裡沒有放棄,也不需要華麗的投籃,他追求的只是每一記籃板、每一次製造帶球撞人、每一回肉搏戰後勝利的喜悅。而諷刺的是,當人們總以「過度自我膨脹」的罪孽加諸在他身上時,羅德曼很可能卻是史上最接近「團隊主義」的球員。

就在羅德曼老淚縱橫站上名人堂頒獎台的同時,我不禁低頭深思:多年來,我們始終玩著尋找「喬丹接班人」、「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接班人」、「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接班人」或是「大鳥(Larry Bird)接班人」的遊戲,然而「小蟲接班人」卻只能像遠古生物一般,活在逐漸斑駁的記憶之中……。

那一個紅髮、綠髮、金髮、藍髮,滑行於球場地平線上的獨特身影。

Dennis Rodman
個人檔案
◇生日:1961年5月13日
◇身高:6呎8吋
◇體重:210磅
◇位置:強力前鋒
◇選秀:1986年第二輪27順位

NBA生涯榮譽榜
◇五次總冠軍(1989-90、96-98)
◇兩屆年度最佳防守球員(1990、91)
◇七屆聯盟籃板王(1992-98)
◇兩屆明星球員(1990、92)
◇七屆年度防守第一隊(1989-93、95-96)
◇一屆年度防守第二隊(1994)
◇兩屆年度最佳第三隊(1992、95)
◇入選2011年籃球名人堂


(原文刊載於XXL美國職籃聯盟雜誌197期)

看完好文,也歡迎來 XXL美國職籃聯盟雜誌官方粉絲專頁 與大家一起交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XL美國職籃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