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P110811112926
■chinshen

「看過年輕的沙波尼斯(Arvydas Sabonis)打球的人就知道,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五名中鋒之一,即使現在上了年紀,仍然可以靠著三分長射、勾射甚至是運球來擊敗對手;他能讓隊友發揮更好,並對比賽有深刻的閱讀力。」

這是前任快艇隊總教練鄧里維(Mike Dunleavy)的想法,他在擔任拓荒者隊教練時曾這般對自家子弟兵毫不保留的恭維。鄧里維在這方面的評價並不孤單,一樣來自東歐國家、同時也曾在國際賽事與NBA職業籃壇多次交手的老對手狄瓦茲(Vlade Divac)也有類似看法,狄瓦茲甚至認為在巔峰時期的沙波尼斯實力超過歐拉朱萬(Hakeem Olajuwon)與尤恩(Pat Ewing)這兩位當代傳奇中鋒。

這位球場上的巨人官方資料上是註記為7呎3吋高,個人體重在生涯末期則接300磅。噸位十足的沙波尼斯並沒有線條明顯的肌肉,他的身體協調性極佳,以白人高個子的標準來說算相當靈活。不過這樣的體型不需去預期機動性的存在,終其一生,沙波尼斯都不曾以自身的移動速度聞名,即使是對這位立陶宛中鋒推崇有加的狄瓦茲也不曾誇過那緩慢的腳程。

沙波尼斯在年輕時接受訪問時就表示自己觀看NBA比賽的感受,他曾驚呼場上的攻守轉換速度之快,讓個人懷疑是錄影帶被動了手腳或是機器出了毛病,這雖然可以被歸類為客套話,不過倒是明確點出NBA與其他各地籃球在比賽節奏及速度上的差異,然而靠著對比賽流向高度的理解力,這位巨漢還是會以最具效率的方式移位到場上需要自己的地方。
AP9703200221

無聲而強大

沙波尼斯在場上不會顯現出力拔山河的氣勢,他不會在場上貢獻出壓倒性的攻守數據,而以最低調沉靜的方式供給球隊領導力與安定感。基本動作出色的沙波尼斯擁有非常正統的團體作戰觀念,雖然個人擁有巨大的對位優勢,而且在一對一的單挑局面下幾乎是無法抗衡的,但他很少尋求全面性的壓制,與其以高難度的動作強攻硬打,他比較傾向利用團隊力量教訓對手。

深刻瞭解籃球比賽本質的沙波尼斯打球非常聰明,他能夠擔負起球隊戰術執行的樞紐,這位先天就不善於跑跳的長人能憑藉良好的空間感及卡位能耐搶到爭奪籃板的位置。雖然受限於自身薄弱的移動能力,他負責的管區並不會擴張大半個半場,不過個人老練的防守經驗及優異的封阻能力,依然能讓在球隊在防守端有所屏障。

而在進攻端,沙波尼斯的能力更加全面,他的投射手感可說是長人中的極品,來自歐陸的選手幾乎都配備了精準的投射能力,當高大的沙波尼斯在弧頂高位開砲時,對方原先固守在底線的中鋒也只得被迫拉出禁區來作干擾。此外他也可以在籃下以純熟的背框單打技巧及其他多元化的進攻手段取分,在自身創造的巨大視覺屏障下幾乎能夠為所欲為。

由於傳球是沙波尼斯另一項為人稱道的籃球技藝,他刻意誤導對手的身體暗示極具欺騙性,是要自己主攻、翻身放球或與隊友聯手破解對手的防守陣勢,都難以預測。沙波尼斯具有高水準的觀察力與傳球視野,他能用任何手段將球送到走位跑出空檔的隊友手中,那膽大而心細的給球技巧美妙極了,無論是單手高吊或是地板傳球,總是能恰到好處送到隊友手上完成進籃。

大家都知道沙波尼斯擅長組織策動半場的團隊進攻,他是籃球史上屈指可數幾位最會傳球的大個子,同時也是近代融入全隊攻勢最成功的中鋒,那是無論敵我都一致欽佩的好本事,不過應該很少人會發現其實沙波尼斯在NBA打了470場的生涯賽事中單場最多助攻次數是僅僅9次,而他個人最高的單場得分也不過是區區33分進帳。沙波尼斯在場上讓對手感受到的威力是很難在賽後的攻守數據中看出端倪的,他的球風一副行有餘力輕輕鬆鬆的架勢,但眾家好漢就是拿這位總能以最簡單方式損傷敵方的球員沒辦法,雖然不會全場都籠罩在沙波尼斯的威脅下,但他個人無聲而強大的影響力就是無所不在。

AP040408015028  

重量級角色

率領國家代表隊南征北討多年的沙波尼斯擁有相當特別的籃球歷程,他在十幾歲的青澀年代就開始打職業賽事,並在二十多歲的全盛期站上美國以外世界籃壇的頂峰。三十歲後,這位被譽為NBA以外的最佳籃球員成功征戰籃球最高殿堂NBA並順利搶下灘頭堡。到了接近四十歲的高齡,那神話仍未劃上句點,沙波尼斯以征戰多年的殘破身軀創造奇蹟,他以精湛的球技表現再度一統歐洲籃壇,堪稱是寶刀未老的謝幕代表作。

這般橫跨幾個世代並涵蓋不同地理區域的統治歷程是相當罕見的,沙波尼斯可以被視為NBA大舉尋求由歐陸進口外援的濫觴,雖然他遲了許多年才正式著裝上場比賽。NBA很早就有很多外籍選手來打球,加勒比海區域就為這聯盟挹注了不少優異的籃球天份,只是這些球員泰半還是美國製為主,像分別在巴哈馬群島及巴拿馬出生的M.湯普森(Mychal Thompson)及布萊克曼(Rolando Blackman),都在美國本土受過非常正統的籃球訓練。

由於美國的籃球事業一直是競爭激烈的場合,求才若渴的大學籃球隊並不會將求才的範圍侷限在美國本土,受近代籃球演進的影響,這個籃球發源地裡飛簷走壁的鋒衛球員依然人才濟濟,但是堪用的大個子卻有逐漸瀕臨絕種的趨勢。80年代中葉起,NCAA開始充斥異國長人,首批由歐洲進口再由美國加工完成的籃球產品就屬德國的史倫夫(Detlef Schrempf)及荷蘭的史密茲(Rik Smits);史倫夫曾在美國唸高中,而在歐洲打過半職業賽事的史密茲則到大學階段開始接受美式籃球教育的洗禮。

至於首位未經NCAA粹練就以即戰力身段直接上場的外籍球員,是來自保加利亞的古洛屈可夫(Georgi Glouchkov),但他僅僅於1985-86年球季在太陽隊打一季留下平均4.9分、3.3籃板的演出。連古洛屈可夫這樣當年在歐洲籃壇制霸的球星都只有這樣平凡的表現,這讓絕大多數的NBA球隊對純種歐洲球星的適應性很有疑慮,但沙波尼斯卻讓NBA球隊改變原則,他是第一位NBA球隊願意以第一輪選秀權一搏的外來選手,絕對是當時最受關注的重量級角色。

早在沙波尼斯還未滿20歲的稚齡,就曾與蘇聯國家代表隊赴美與NCAA一些傳統強隊較勁,他早熟的球技與深不見底的發展性讓美國教練垂涎不已,許多大學球隊都想將這位年輕天才納入麾下,其中就以路易西安那州大的D.布朗(Dale Brown)教練最為積極,只是在蘇聯當局的意願難以預測作罷。

不過強調沙波尼斯全然獨立於美國籃球訓練的製程外也不太精確,他的球技養成確實是自己還在未解體的蘇聯打國家代表隊及歐洲比賽階段就成型沒錯,不過當沙波尼斯在1987年5月23日在自宅摔斷阿基里斯腱時,他的職業生涯是靠著拓荒者隊先進的醫療與復健技術拯救回來的,並為當時這位在NBA以外的世界已經找不到對手的超級中鋒導入許多美式球風的觀點與衝擊。

由於沙波尼斯一直是美國隊在國際賽事最具威脅性的假想敵,拓荒者隊這種壯大敵人的舉動就曾遭致1988年漢城奧運美國代表隊的教練J.湯普森(John Thompson)的嚴正抗議。 在當年還是冷戰的年代,美蘇兩強交手的機會除了一些試探性質濃厚的友誼賽外,就只有奧運及世界盃籃賽夠份量,那比賽的張力可是完全不遜於職業籃壇的世仇對決。成名甚早的沙波尼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時就已經是蘇聯隊當家中鋒,不過蘇聯為報復美國抵制莫斯科奧運而杯葛洛杉磯奧運,當年美國奧運代表隊中鋒尤恩誓言旦旦要讓對手知道什麼才是世界級中鋒,既然不能成行,就停留在彼此的叫陣。

後來1986年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的世界盃,美國隊仍派NCAA明星隊與賽,中鋒是由還在海軍官校的羅賓森(David Robinson)坐鎮,冠軍賽中,美國隊以87比85擒服蘇聯,比賽在蘇聯明星射手柯米丘斯(Vlademaras Khomichus)的外線火力下緊咬,一直到終場前,美國隊的K.史密斯(Kenny Smith)底線硬吃才把勝負底定。 全場攻下20分的羅賓森表現小勝沙波尼斯,但整體而言,這位全美首席中鋒並沒佔到什麼便宜,雖然最後美國隊以更豐沛的球員素質取得勝利,不過沙波尼斯的能耐已是職業籃壇無法忽視的影響力,尤其他在終場最後接連砍進三記三分球讓蘇聯隊仍保有一線生機的表現,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AP96011602601  

白色巨塔

在1985年的NBA選秀會上,老鷹隊就曾先試探性的以第四輪第77順位選擇這位蘇聯當家中鋒,不過當時因為年齡問題所以選秀視同無效遭駁回,反正第四輪也沒什麼損失。但到了隔年選秀會,拓荒者竟然願意以第一輪第24順位來作賭注,這是非常令人震驚的,因為身為蘇聯國寶的沙波尼斯是能為國爭取榮耀的保證,在尚未開放職業球員打國際賽事的年代,他因當局不放人而無法加盟的機率很高,何況長年為國家代表隊打拚的沙波尼斯健康狀況不明,他的身體能撐多久沒人敢打包票。

除了專職的球探外,美國民眾真正見識到沙波尼斯的能耐是在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他在蘇聯隊與美國隊的準決賽中蓋了全場最高的七個火鍋。由於美國隊在賽前就折損了陣中最穩定的外線射手霍金斯(Heresy Hawkins),少了外圍火力的牽制,美國隊幾個有勇無謀的飛人選擇往禁區切入取分,但他們不知道那裡已被沙波尼斯劃為禁飛區域,這些年輕的鋒衛球員不能理解這個又慢又笨重的立陶宛人為何這麼能預測球的拋射路線。

沙波尼斯對時間的掌握感非常傑出,這種火鍋蓋來輕鬆寫意,而他那高大且噸位十足的軀體及佔位技巧也讓美國隊的鋒線球員吃足苦頭,身為美國隊陣中內線攻堅主力的曼寧(Danny Manning)幾乎失去存在感。這位在大學時代比賽備受裁判尊重與禮遇的選手,對業餘比賽的執法尺度沒有概念,全場陷入犯規麻煩中的曼寧最後以0分進帳收場。這場比賽是由經驗老道的蘇聯隊以默契與團隊合作力克單兵作戰的美國隊,居功厥偉的就屬沙波尼斯。而這種由美國職業球隊協助其復健與訓練的選手領軍打敗了美國隊的戲碼當然很諷刺,這個事件同時也催生了不朽的夢幻一隊。

沒有人知道沙波尼斯的軀體裡到底蘊藏多少智慧,就像在自家附近鬥牛場裡無所不精的老球皮,他懂得比任何人都多,而且深曉如何以最容易的方式獲取勝利。這位全能的高個子能攻善守,擁有相當細膩的球感,他在球場的演出能讓觀眾感受到團隊小組合作的奧妙。沙波尼斯在NBA最相似的身影,應該就屬同為拓荒者隊在1974年選秀會以第一順位選來的B.華頓(Bill Walton),他們都是才華洋溢卻不具耐戰力的白色長人,B.華頓在NCAA時就以場上掌握通盤局勢的能耐備受期待,不過這位選秀狀元職業生涯因傷痛纏身而一直未能被認定達到預期的成就。

這兩個拓荒者在不同世代選入的白色巨塔,除了命運球風相似外,事實上他們還有些命運的牽連:1985年塞爾蒂克隊為了換來B.華頓送出麥斯威爾(Cedric Maxwell)及1986年第一輪第24順位的選秀權作為籌碼,拓荒者隊後來經過交易拿到這個選秀權並選進了沙波尼斯。在蘇聯當局放行打職業比賽後,沙波尼斯先在西班牙馬德里打球,不但率隊奪取了聯賽冠軍,最後一年他則奪得歐洲冠軍及MVP的肯定。由於在歐洲籃壇已經沒剩下什麼可供證明的關卡,這位威震天下的超級中鋒到1995年正式進入NBA。

AP96080104440  

改變世界

一個常見的爭論是,如果沙波尼斯在1986年入選後不久就去拓荒者報到,是否他會成為聯盟史上另一位不世出的偉大中鋒?未實現的情境總讓球迷充滿幻想,但事實是在職業性的衝撞中,身體素質不夠硬朗的沙波尼斯恐怕會更早折損,他未必能夠在激烈的賽事中生存下來。NBA的競爭強度高出其他競技太多,處於賽程安排比較疏散的歐洲聯賽中,沙波尼斯較能在比賽中鍛鍊逐步提昇球技,如果他在年輕時就投入NBA這屠宰場,的確沙波尼斯是有可能早些逼出個人極限,但更有機會他會在個人球技達到高峰前就先行報廢而步上B.華頓的後塵。

我認為沙波尼斯選擇在歐洲籃壇作為育成農場是正確的決定,他在不需要長期超額負荷的前提下,能按部就班以自己的步調及進度培養。當沙波尼斯在31歲「高齡」挑戰NBA時,他已經是位技藝成熟的球員,面對未曾經歷過的美式強力籃球,這位拖著算不上健康雙腳的老菜鳥只能倚賴自身的籃球智商來彌補體能條件上的劣勢,從結果論看,沒人能說那不是成功的表現。

沙波尼斯在拓荒者隊打到退休,不過在這七個球季中(其中2001-02年球季為全季缺賽),他只有在封館球季是全勤出賽了50場,其餘都有零零散散的缺陣紀錄。沙波尼斯生涯平均12.1分、7.4籃板外加1.9助攻的表現算不上爆炸性,然而他那可靠而穩定的演出卻是拓荒者軍團中最足以倚賴的力量。

千萬不要用那看來不起眼的數字來量化沙波尼斯在場上的價值,這位年輕時就跑不快的白人當然不可能在赴美後奇跡似的返老還童,但那身揉合了經驗與智慧的獨特打法著實讓聯盟的體能悍將上了一課,雖然個人體能讓自己根本跳不起來,但各隊防守球員對那來自半空的輕柔跳投是束手無策的,那射程幾乎可以涵蓋到三分線之後,而那背對防守者的勾射,以及轉身後用體型掩護的高效率單打動作,即便是經驗老道的防守專家也難以制止;尤其在場上絕對不能以包夾方式去伺候沙波尼斯,因為他那電光石火的判斷與傳球技巧絕對讓對手付出代價,即使環繞在重兵看管下,沙波尼斯一樣能輕易找到有空檔的隊友,並巧妙的將球送過去。他是場上半場進攻的啟動核心,而且將個人績效與球隊更完善的團體戰力發揮作出完美的妥協。

到了2003年,希望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家人的沙波尼斯終止了與拓荒者隊的合約重返歐洲籃壇,然而這位離開這個舞台八年之久的老選手竟然有本事繼續上演過往的戲碼。歐洲的籃球水準公認到了21世紀已經大幅提升,但整個聯盟的素質與沙波尼斯之間的差異並沒有明顯縮小,他依然是歐洲籃壇屹立不搖的帝王,儘管歷經八個NBA球季的摧殘後,沙波尼斯的身體更糟了,他都自承當時自己幾乎是個半殘廢的球員,但他率領老東家殺進了歐洲聯賽四強,還囊括了立陶宛聯賽及歐洲聯賽常規賽和最後16強MVP。

當下歐洲媒體評價沙波尼斯這位締造籃球生涯裡最後一個高峰的老中鋒,是個完美的綜合體,他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籃球技巧與智慧,無與倫比的領袖氣質及獨特的個人魅力造就自己成為場上的終極贏家,就像文章開頭那段來自鄧里維教練的讚賞一樣,沙波尼斯的出現讓美國人改變了對世界籃球的觀感,他的存在也對美國籃球的生態產生直接的變化,不但讓智慧型長人的價值受到器重,聯盟也從大舉由世界各地尋找未經琢磨的璞玉到美國改造,到現階段直接統合來自各處技藝已經成型的籃球選手直接貢獻。相信這樣華麗的讚美,對這位世界級的籃球巨人絕對只是恰如其分,一點也不會有過譽的疑慮。

AP00100303155

  
OLDTIMER
Arvydas Sabonis
身高:7呎3吋(221公分)
體重:279磅(126.5公斤)
位置:中鋒
生日:1964年12月19日
出生地:立陶宛

NBA生涯攻守成績
球季  場次  投籃%  三分球%  罰球%  抄截  阻攻  籃板  助攻  得分
 7    470  .500   .328  .786   0.8  1.1   7.3  2.1  12.0

Frame
1.“ He was a magician in the post who played the game with a style I’ve never seen from a big man. He was a point guard in a center's body. And just to be fair to Arvydas, he was better than most point guards are at distributing the ball. ”

2.“ You think about how much better he made the point guards he played with in Portland. Watching him and Rod Strickland play the two-man game was incredible. Strickland always said he was the best big man he ever played with and that included David Robinson, Chris Webber and Kevin Garnett. ”

XXL 180封面

(原文刊載於XXL美國職籃聯盟雜誌180期)

看完好文,也歡迎來【XXL美國職籃聯盟雜誌官方粉絲專頁】一起討論交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XL美國職籃雜誌 的頭像
    XXL美國職籃雜誌

    XXL美國職籃聯盟雜誌

    XXL美國職籃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