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Evan

堪稱2010年NBA年度最大新聞的「邁阿密三王合體」,除了牽動列強的勢力版圖位移外,也帶出了一個有趣的話題:植入空降型的大牌主力球員,對一支球隊的影響到底是好還是壞?這真的是可長可久的球隊經營模式嗎?

AP Images 2013-09-23 07-12AM 1 of 1.zip

在看到「三王合體」的熱火隊在球季第一個月的跌跌撞撞、飽受批評,就不難得知這類球隊的操盤難處。迎來空降主力的球隊,面臨的困難可以簡單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考驗球隊重新融合的能耐與速度;尤其是第二項條件「速度」,倘若新陣容無法在短時間內繳出符合預期的成績,便可能在球迷的噓聲與球評的數落聲下迅速解體。所以這不僅是教練團的責任,也是球員和球團經營階層的共同挑戰。

以企業組織來形容,空降主管的首要考驗便是能否順暢融入新團隊、適應企業文化,進而掌握組織的領導權杖?第二道考驗則是能否提昇業績、替自己樹立威信?最後的考驗則是新的領導者有沒有辦法帶給組織新的願景,讓大家甘心為他賣命,把團隊整合出更勝以往的經營效率?這幾道考驗關卡,與NBA的狀況其實相去不遠。

AP Images 2013-09-23 07-12AM 1 of 1.zip

空降考驗一:球隊主導權誰屬?

空降主力的第一個考驗便是,球隊的主導權誰屬?政權又能否和平轉移?這種狀況很像是一部原本運轉正常的電腦,突然植入了一個新的處理器,變成所謂的「雙核心」,理想狀況當然是運作能力加倍,跟原本主系統相輔相成,但在由人主導的籃球世界裡,事態發展往往沒有想像中這麼美好。

這季正在鋒頭上的熱火隊,至今大家質疑得最凶的便是在詹姆斯(LeBron James)來了後,球隊老大還會是韋德(Dwayne Wade)嗎?而當戰局陷入膠著之時,究竟要由誰來負責操刀最後一擊?

論在隊資歷與年齡,過去七年都是邁阿密當家的韋德,無疑是新熱火共主的不二人選,但論個人球技全面性及對戰局的影響力,幾乎能以一敵五的詹姆斯,看來似乎更適合擔任球隊的體系中心與攻守啟動點。

季初熱火隊戰績跌停時,網路上便有「酸民」譏道:「詹姆斯真的是個天才,只有他可以讓韋德打得像M.威廉斯(Mo Williams),讓波許(Chris Bosh)打得像法瑞喬(Anderson Varejao)。」當時的熱火隊,確實看來很像「另一支騎士隊」,詹姆斯的打法沒什麼改變,但其他隊友卻極不適應。後來有陣子換成韋德主導球權,但平日一球在手樂無窮的詹姆斯卻只能待在三分線外等候接應,淪為一名定點射手,這種從大帝降格為「隱形人」的窘況,還曾在比賽轉播時被場邊球評用戰術解說板點明:很難相信習慣滿場飛的詹姆斯,會在進攻時限24秒之內幾乎在三分線底角枯站了快10秒鐘,一旦韋德攻擊未果,只好落寞轉身回防。

身為一名空降主力,若不能在短時間內樹立威信、打下戰功,球隊主導權不一定會那麼理所當然交到你的手上。這不但涉及領導權重新歸屬的問題,更是球隊風格與戰術路線的重新定調。

儘管現在熱火隊戰績回穩,還拉出一波長紅,「三王」的合作默契也日漸提昇,但未來要由誰來主導球隊;關鍵時刻要由誰來操刀的問題,依舊會持續困擾著他們。

AP Images 2013-09-23 07-12AM 1 of 1.zip

空降考驗二:戰術轉換與教練團功力

從球隊主導權誰屬的問題,又會衍生出第二個考驗:在空降主力來了之後,還要打同一套戰術嗎?教練團有沒有能耐把新陣容的球技特長重新整合,用新材料炒出更可口的佳餚?

如長年苦於禁區無人的七六人,三年前總算在自由市場上撈到布蘭德(Elton Brand)這條大魚,打算藉此提振貧瘠已久的禁區戰力,但未料布蘭德先是受傷缺賽,之後更對七六人的快打戰術水土不服,完全不符當年「20分10籃板」明星大前鋒的水準,更與前任總教練艾迪喬丹(Eddie Jordan)爭執頻頻,成為受盡外界嘲諷的高薪低就代表。雖然這季換了新教頭後,布蘭德的表現有止跌回升的跡象,但也不過回到平均15分、8籃板左右的水平,離過往的全盛狀態仍有段差距。

如果沒有功力夠深、輩份夠高的教練,通常不太容易克服這種系統突然大轉換的挑戰。事實上,很多教練只會靠一套戰術行走江湖,不一定能因材或因局而施教,遇到這種狀況,該走的反而是教練。像季初不少人都在關注,熱火隊總教練史波斯卓(Erik Spoelstra)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能耐來整合(或叫得動)邁阿密這三尊大佛?到了下半季或季後賽膠著時刻,萊里(Pat Riley)會不會又忍不住重出江湖?

這種如同電腦系統重新置換的困擾,2008年帶領綠衫軍重返榮耀的瑞佛斯(Doc Rivers)應該算是處理最好的一位了。他不太花腦筋在分配「GAP」三人的進攻權重,索性一視同仁要求全隊貫徹防守,要求每個人從最基礎的防守幹起,再從實戰中一步步累積默契。雖然當年的奪冠過程不如想像中恣意暢快,甚至可說是險象環生,但這種從防守打底的作法卻讓「GAP」三人融合非常成功,順利找到各自的角色定位,甘願為共同目標而放下身段,而且不會爭功諉過,也才沒有衍生出接下來我們要講的問題:人和。

AP120128173743.jpg

空降考驗三:搭配陣容與人和問題

要讓一名空降主力發揮該有的影響力,並不是他自己一個人打好就行,還得有適合的輔佐陣容與搭配角色,否則絕對會事倍功半。

如受中國球迷寄望甚深的火箭隊「M&M雙人組」,當初一度被認為可能是繼湖人隊「歐布連線」之後的另一超強組合,想不到麥格瑞迪(Tracy McGrady)與姚明兩人的化學效應始終不見起色,T-Mac飛天遁地的得分能力與姚明陰柔派的中鋒技巧,猶如兩條平行線般毫無交集,反而是有一方受傷時,球隊才慢慢打出團隊感。

當姚明受傷時,T-Mac可以帶隊打出奔放的小球戰術,締造可怕的22連勝紀錄,而一旦T-Mac缺賽,火箭隊看來又是一支內外交攻的半場陣地型隊伍。嘗試了六年,火箭球團終於耗光耐性,先在去年送出傷病不斷的T-Mac,可能不久之後也就輪到不斷受傷又不斷復健的姚明了。

除了球路配合,「M&M組合」也有空降主力的第一個考驗「主導權誰屬」的問題。嚴格說來,這幾年的火箭隊根本就是一支雙核心的隊伍,彷彿有兩種不同的面貌與戰術體系在跑,只可惜,這副雙核心配備的加乘效應並沒有發揮「1+1>2」的運轉效能。

AP0811220184840.jpg

球員陣容的影響因素,不只在於彼此打法的配合與默契,更在於空降主力能否跟既有球員合作無間?會不會因陌生主將的進駐使球隊出現派系鬥爭與內部不合的內耗現象?很多時候,這種「人和」問題,才是影響球隊戰力能否成功融合的最大關鍵。

像是以「史上最強中鋒」自居的歐尼爾(Shaquille O’Neal),每次轉換球隊都是足以改變聯盟勢力板塊的年度大事,當球隊擁有了這種具備超強主導力的禁區主將時,團隊打法勢必得因此重新修正,甚至按照歐尼爾的需求重新尋找輔佐陣容,並不是每個球員都能在這種體系中適應良好。例如在歐尼爾於1996年暑假入主湖人隊之前,球隊頭號主力其實是從太陽隊轉來的得分型小前鋒塞巴洛斯(Cedric Ceballos),他不但有平均21分、6籃板的績效,更連兩年帶領不被看好的湖人隊打進季後賽,得以快速走出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退休後的戰力空窗期。

豈料,塞巴洛斯那種習慣遊走於底線、喜歡在籃下四周攪和的爛仗型球風,卻和歐尼爾的底線推土機打法嚴重衝突,兩人甚至還有爭風吃醋的跡象,最後開季只打了八場,塞巴洛斯就被球隊給匆匆交易出清。

簡單一句話,在歐尼爾主導的戰術體系下,需要的是苦力型大前鋒與一大票的外圍射手,任何不願分享球權、需要長時間持球或膽敢與他爭搶鎂光燈焦點的,最後都只有走路的份(呃,Kobe除外……)。事實上,湖人高層這次火速的處理手腕可說相當高明,因為他們早就知道球隊未來仰賴的戰術系統將是以誰為中心,也有效避免了接下來可能爆發的人和問題。

風水輪流轉,到了2004年,輪到歐尼爾被球隊放棄,必須東遷到邁阿密另起爐灶,只不過當年32歲的他在心態上已成熟許多,懂得分享光環、提攜後進的處世之道,因此得與另一後起之秀韋德攜手打下江山,隔年便帶給了熱火隊史第一座冠軍盃。

AP9611280653.jpg

至於同屬天王級中鋒地位的張伯倫(Wilt Chamberlain),1968年轉到湖人隊時也邁入生涯晚期,加上為了奪冠的共同目標,所以並不計較自己是否主角。另一案例也發生在全能後衛始祖「大O」羅柏森(Oscar Robertson)身上,為求奪冠而轉隊的他,甘於與後輩明星賈霸(Kareem Abdul-Jabbar)攜手合作,才總算在退休前一圓冠軍夢。

由此可知,一名突來乍到的空降主力,最好要懂得放下身段、分享虛名,並且保持低調,如此才能快速融入團隊,避免不必要的內鬥發生。

猶有甚者,不管一名超級新秀有多麼天縱英才,對球隊既有成員來說,你這隻菜鳥再怎麼說都是一名空降人員,最好要保持謙卑,才能讓球隊的政權和平轉移。像是本季巫師隊的沃爾(John Wall)、快艇隊的葛瑞芬(Blake Griffin),都得小心處理好人和問題,虛心向老鳥學習,才能順利接下球隊領導權杖。

AP9712300798.jpg

成功的空降主力案例

觀察歷來成功的空降主力案例,可發現負責掌控節奏樞紐的控衛,以及擔綱禁區攻守要角的長人,成功率似乎特別高,這種可瞬間提昇球隊攻守體質,或是一手支配戰術系統的角色,或許才是最適合也最無爭議的空降主力。在此,茲舉出五組近年來較為成功的空降主力案例:

◎1992年「烈日風暴」巴克利(Charles Barkley):在七六人鬱鬱寡歡的明星前鋒巴克利,瞬間強化了西區快砲部隊太陽隊最欠缺的禁區攻擊力與籃板供應這兩大問題,幫助太陽隊成為90年代中期的NBA超人氣球隊,最後不但以62勝的亮眼戰績稱霸當年例行賽,更一舉闖入總冠軍賽與公牛隊廝殺六戰才敗北。即便最後無法如願奪冠,但以空降主力之姿勇奪年度MVP大獎的巴克利,絕對是史上最成功的空降主力案例之一。

◎1997年「馬刺救世主」鄧肯(Tim Duncan):本來就有一名明星中鋒羅賓森(David Robinson)坐鎮的馬刺隊,其實原本沒什麼機會能再添加一位超級戰將,但世事難料,羅賓森突然因傷整季報銷,讓馬刺隊以隊史最差的20勝62敗戰績抽中了狀元籤,藉此迎來了狀元鄧肯。更妙的是,這兩人還不會爭風吃醋、互搶鋒頭,而且位置雖然雷同,但教練卻以巧妙的角色分配與戰術配置,讓球隊戰力瞬間倍增,堪稱史上政權轉移最順利的一次空降案例。

◎1998年「國王新主」韋柏(Chris Webber):說起來,到底是韋柏拯救了國王隊?還是國王隊解救了韋柏?或許兩者都有吧!一個遲遲無法證明自己的落寞天才,被下放到一支長年被遺忘的邊緣球隊,最後竟激盪出全聯盟最璀璨耀眼的進攻球風,還有行雲流水般的團隊默契及暢快的打球風格,不但讓國王隊瞬間從B咖變成了21世紀初期的西區強權,更一舉把韋柏拉抬到聯盟頂級球星的行列。雖然國王最終攻頂未果,球隊也隨之解體,但當時那支以韋柏為中心的皇家軍團,想必至今仍令許多球迷難忘。

◎2004年「小球靈魂」奈許(Steve Nash):一名年過30歲的控衛,在多年後重回NBA生涯的發跡地,看來只是一齣老兵告老還鄉的溫馨戲碼,想不到這裡有著最適合他的輔佐陣容與教練團,讓奈許完全沒有適應問題與不順暢感,甚至還功力倍增。隨後幾年的太陽隊不斷發光發熱,把NBA帶入另一個攻擊式籃球風格的歷史階段,也把奈許從一名「明星」等級的球員昇華為足以在史上留名的「偉大」控衛。或許該次的空降主力無法幫球隊一圓奪冠美夢,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們幫NBA重新贏回了觀眾,也幫許多人找回了打球的樂趣。

◎2008年「冠軍拼圖」蓋索(Pau Gasol):大家都知道,他並不是帳面上的球隊第一人,但蓋索技巧派的禁區打法與水準之上的策應能力,卻是最適合「禪師」傑克森(Phil Jackson)三角戰術體系的高位樞紐絕佳人選,對球隊的影響力其實不在第一主將Kobe之下。有了蓋索,湖人隊的戰力立刻從在季後賽邊緣掙扎的中段班球隊,提昇至足以奪冠的超級勁旅。儘管很多人到現在還認為那是一樁不公平甚至有點詭詐的交易,但蓋索的加盟助拳,的確大幅縮短了湖人隊重返榮耀的時程。


結語

古語有云:「陣前易將,乃兵家大忌!」對每支球隊來說,臨陣抽換主力是茲事體大的大事,不但影響球隊的戰術與打法,更需連帶重新檢視所有副將配角與輔助人馬,甚至是教練團的人選。當然,家鄉球迷的心情與接受度,也需一併考慮在內。倘若無法交出合乎期盼的成績,大部份空降主力的下場,其實都是不怎麼光彩的。

總歸來說,空降主力有可能是讓球隊戰力瞬間提昇的興奮劑,但也可能是擾亂球隊內部氣氛與原本佈局走向的致命毒藥。這季有這麼多的球隊更換了當家球員的招牌,就造了一大票的空降主力,他們最後會走上哪一條路?我們不妨拭目以待。

191封面

(原文刊載於XXL美國職籃聯盟雜誌191期)

  看完好文,也歡迎來【XXL美國職籃聯盟雜誌官方粉絲專頁】一起討論交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XL美國職籃雜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