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tora
當世人都期盼奇德(Jason Kidd)用另一種形式延續自己在籃球場上的傳奇時,本季籃網隊卻因為戰績不佳而成為笑柄,奇德場內場外的表現也讓他逐漸失去光環,球員退休後需要什麼樣的特質才能成為好教練也因此成為了熱門探討話題。
2013年6月3日,39歲的尼克隊老將奇德宣佈高掛球鞋,當各方還在感嘆聯盟又少了一位傑出後場指揮官時,九天後,同樣位於紐約市的布魯克林籃網隊決定不與上季代理總教練卡列西蒙(P.J. Carlesimo)續約,改由前籃網隊名將、曾經在2002年與2003年兩度帶領籃網隊打入NBA總冠軍賽的奇德接掌教鞭。
脫下尼克隊球衣,奇德跳上地鐵、換上西裝,並且回到了籃網隊比賽場邊。
「緊張。」奇德坦白描述擔任總教練的最初感受。「我是個菜鳥,一下子從聯盟最老的球員變成最菜的教頭,但我很興奮能有這樣的轉變,特別是我們有機會成為一支爭奪冠軍的球隊。」
「奇德是一個具有豐富籃球知識與經驗的老手,也已證明自己是一個贏家和領導者。」籃網隊總管金恩(Billy King)表示。
「轉任教練對他是個再自然不過的生涯規劃,他也符合我們想在布魯克林建立強悍、聰明、以及球隊優先的風格。」
招聘奇德是籃網隊季外補強所採取的第一個步驟。
上季A.強森(Avery Johnson)執教期間球隊打出14勝14敗的五成勝率,但他在季中被無預警開除,接手的卡列西蒙雖然率隊拿下35勝19敗的戰績卻還是無緣扶正,除了替季後賽首輪失利負責外,這兩名教練下台背後的原因都與能否讓球隊主控威廉斯(Deron Williams)心服有關。
奇德的球員生涯助攻與抄截次數都在聯盟排名史上第二,這樣的豐功偉業注定會在籃球名人堂裡保有一席之地,紀錄上足夠壓制住桀驁不馴的威廉斯。
此外,兩人還是2008年北京奧運美國隊的隊友,不論場內場外老大哥奇德都是威廉斯的導師,這樣雙重的關係讓奇德順理成章成為籃網隊新任總教練。
「沒有人知道奇德是否能成為一名偉大的教練,」威廉斯接受《紐約每日新聞》專訪時表示。
「這可能需要花上幾年的時間來調整,但他也有可能從一開始就成為好的教練。這是一個有風險的決定,但我想奇德是一個能跟我們一同成長的教練,毫無疑問也是一個能讓我們尊重與隨從的教練,很期待他來幫助我成為一個更好的球員與更好的領導者。」
當世人都期盼奇德用另一種形式延續自己在籃球場上的傳奇時,本季籃網隊卻因為戰績不佳而成為笑柄,奇德場內場外的表現也讓他逐漸失去光環,球員退休後需要什麼樣的特質才能成為好教練也因此成為了熱門探討話題。
教練之路
大學教練一直是NBA早期的新血來源,但90年代兩大名帥皮提諾(Rick Pitino)與卡利派瑞(John Calipari)鎩羽而歸後,大學教練就成了票房毒藥,直到這個球季才由塞爾蒂克再度引入巴特勒大學的史蒂芬斯(Brad Stevens)執教,延續了前輩的香火。
由於80、90年代許多大學教練轉職失敗,近年聯盟的新任總教練幾乎都具有NBA助理教練的資歷,每年媒體都會挑選出有機會扶正的熱門人選,例如目前執教於公牛隊的席柏多(Tom Thibodeau)過去便曾先後經歷灰狼、馬刺、七六人、尼克、火箭與塞爾蒂克等隊超過20個球季的助教資歷洗禮,以防守奠定自身的江湖地位後才在50歲知命之年成為獨當一面的總帥。
近年「魔球」熱潮由棒球場燒往籃球圈,也讓過去不被重視的影片分析師成為顯學,如熱火隊的總教練史波斯卓(Erik Spoelstra)、溜馬隊的佛格(Frank Vogel)與老鷹隊的巴登霍澤(Mike Budenholzer)都曾經是整日與球賽影片為伍的箇中好手。
但在歷來NBA眾多總教練人選中,退役球員始終是各球團選材主流指標,光是本季就有17位總教練曾經在NBA球場上打滾,他們幾乎都是戰功彪炳的沙場老將,即使是球員生涯最後流落歐洲的戴東尼(Mike D'Antoni)也曾在NBA和ABA打過180場比賽。
跟奇德不同的是,這些球員大多在高掛球鞋後先轉任助理教練,從板凳旁開始一步步邁向總教練之路。
有幸運兒如2009年退役的馮恩(Jacque Vaughn),在經過馬刺隊助教資歷兩年後隨即獲得了魔術隊總教練工作,但也有球員苦熬多年雖然備受肯定,卻年年與各隊的總教練頭銜擦身而過。
同樣在這季接手金塊隊成為新科總教練的邵恩(Brian Shaw)就是一個例子。
等待機會
身高6呎6吋的邵恩在1988年自塞爾蒂克出道,當年他也跟奇德一樣有著「魔術強森(Magic Johnson)接班人」的封號,但邵恩的球員生涯浮浮沉沉,直到後期加盟湖人隊擔任替補並贏得三次總冠軍後才獲得較多注目。
2003年退役後邵恩留隊先擔任湖人球探,接著才晉升助理教練,在2011年「禪師」P.傑克森(Phil Jackson)退休時他曾是總教練職位的熱門接任人選,但他與禪師的良好師徒關係卻成為湖人高層權力鬥爭下的犧牲品,最後球隊選擇了善於建構防守體系的麥克布朗(Mike Brown)。
黯然離開湖人隊的邵恩決定轉投老隊友大鳥柏德(Larry Bird)掌舵的溜馬隊擔任助理教練,事實上早在2007年邵恩就曾經面試過溜馬隊的總教練職缺,最後則是敗給了歐布萊恩(Jim O’Brien),但從此時開始,邵恩就一直是各隊考慮的總教練人選。
「我不會錄用你,」當時柏德坦承告訴自己的老隊友。「但我希望提供你一個面試機會,開啟其他球隊考慮讓你擔任總教練的機會。」
柏德的判斷十分精準,隔週國王隊果然就邀請邵恩參加面試,但在兩度面談後他還是與總教練工作失之毫釐。
接下來離邵恩最近的一次機會發生在2012年,當時山貓、拓荒者與魔術隊都在找尋總教練,邵恩不僅同時名列三隊的面試名單,最後更獲得了山貓隊的正式邀約,但幾經思考後,邵恩出乎意料之外的拒絕了球團經營風格備受質疑的山貓隊,選擇留在溜馬隊擔任首席助理教練。
「我希望讓自己待在一個充滿希望的環境,」邵恩解釋著。
「通常第一個總教練工作對未來都沒有太多的掌控度,但你會希望自己能有成功的機會,希望球隊有適合的發展計劃,一個你能夠貢獻所長,而且能快速達陣的地方。」
邵恩的等待在這季季前獲得回報,上季打入季後賽的金塊隊成了他圓夢的地方。
開季邵恩一度帶領金塊隊打出七連勝並且擠入西區八強,不過12月底的一波七連敗讓金塊隊不僅跌出八強之列,五成勝率防線也因此失守,邵恩接著在休息室禁止球員吃高熱量食物的強勢作為更是引爆了金塊隊的內部風暴。
和邵恩相比,奇德以籃網隊作為執教生涯起步原本看似是個更理想的選擇,但被寄望能駕馭威廉斯的奇德不但還沒證明自己的執教功力,反而先與其他人鬧翻。
在季初戰績欠佳的情況下,籃網隊內部失和的傳言就未曾間斷,他與同輩的賈奈特(Kevin Garnett)從球季開打前就因為出賽時間控制的意見相左而屢屢透過媒體放話,接下來全隊的壓力鍋終於在奇德炒掉了自己當年恩師兼首席助理教練法蘭克(Lawrence Frank)時爆開。
年齡只比奇德稍長卻擁有九年總教練經驗的法蘭克,在季前被認為是籃網隊找來的影武者,可望彌補奇德沒有助理教練歷練的缺憾,但最後卻難逃與主觀意識強烈的奇德鬧翻的結局。
建立信任
許多評論將奇德在場上的調度失據以及場外的溝通問題歸咎於缺乏助理教練的資歷,但歷史上其實有不少名教頭也沒有助理教練的資歷,而且在現役教練裡也就三位總教練未曾當過副手就擔起指揮全局的大任。
如果扣除退休後擔任過灰狼隊總管的麥克海爾(Kevin McHale),同為控球後衛出身的快艇隊總教練瑞佛斯(Doc Rivers)與勇士隊總教練M.傑克森(Mark Jackson)可稱得上是奇德的兩個借鏡。
「我觀察瑞佛斯的表現與背景,發現具有NBA球員的經驗加上球評的資歷讓他成為一個成功的NBA總教練。」勇士隊老闆雷考布(Joe Lacob)解釋瑞佛斯的表現對自己選擇M.傑克森來任教所產生的影響力。
「同時我發現瑞佛斯最重要的特質是領導能力,球員願意追隨他前進。雖然戰術涵養和其他細節也很重要,但不管你是個CEO或是籃球教練,如果不能領導部屬,他們將永遠不會聽從你的指揮。」
雖然跟奇德的豐功偉業相比,球員時期只入選過一次明星賽的M.傑克森遜色不少,但他生涯總共送出10,334次助攻,在聯盟歷史助攻榜上只落後給史塔克頓(John Stockton)與奇德排名第三,兩人也同樣都是拙於投籃但組織能力穩健且充滿創意的後場指揮官。
特別是M.傑克森一路奮戰到38歲才帶著滿身傷勢退出球場,與奇德的球員生涯有許多相似之處。
M.傑克森的執教首季並不好過,雖然出身媒體的他本身頗受球迷歡迎,但球隊主力李伊(David Lee)、柯瑞(Stephen Curry)都飽受傷痛之苦,最後在「縮水球季」只打出23勝43敗的戰績。
上季勇士隊在傷兵歸隊後逐漸打出隊型,柯瑞與湯普森(Klay Thompson)成為聯盟最熱血的雙槍組合,M.傑克森不僅率隊打出47勝35敗的佳績,更一路闖進季後賽第二輪才栽在馬刺隊手下。
「他不需要再強調自己的信念或是跟我們勾肩搭背,球季進展至此,我們共同經歷了許多時刻,心裡也都十分明白彼此的想法。」老將傑克(Jarrett Jack)在上季季後賽時談到M.傑克森。
「當你看著一個人的眼睛,你會知道他是否信賴你,從球季的第一天起,我就清楚明白這點,毫無疑問。」
不僅是球隊戰績讓M.傑克森的地位越趨穩固,他與球員之間建立的強烈互信更是成功的關鍵,讓他成功跨越了「經驗」這道鴻溝。
主觀意識
「我不知道籃網隊發生了什麼事情,」當記者問到關於奇德與法蘭克因為觀念差異所導致的爭執時,M.傑克森說道。
「這個問題對我而言是毫無意義,因為球隊本來就只該有一套觀念,那就是聽總教練的。一般人太過度放大助理教練的重要性了,只是贏球,這帳算在奇德頭上,輸球,這帳也算在奇德頭上。你提到不同觀念這讓我心情很差。」
有媒體認為奇德強烈的自信和主觀是與法蘭克鬧翻的關鍵,但歷史上這類型的總教練也有成功的範例,例如執教首季就拿下年度最佳教練獎的大鳥柏德就跟奇德一樣,是一個主觀意識強烈而且自信滿滿的名將,同時他還是聯盟史上唯一先後拿下年度新人王、MVP、最佳教練與行政人員獎項的傳奇人物。
「我試著告訴大鳥關於當教練這回事,想確認他是否知道接下來將面對什麼樣的難關。」
小牛隊總教練卡萊爾(Rick Carlisle)談起當年應徵溜馬隊助理教練時與柏德的對話,當時卡萊爾已經當過籃網隊與拓荒者隊的助理教練,基本上算是柏德執教路上的前輩。
「我表現得像是一個體育史學家滔滔不絕,因為我可不希望這位傳奇球員變成史上有數的糟糕教練。」
「結果大鳥最後忍不住發怒說道:『嘿!你不相信我能勝任總教練對吧?可惡的傢伙!』」卡萊爾笑著說。
「當下,我就明白他將會是一個好教練。」
看來似乎每一個針對奇德的批評都能輕鬆找到反證,也許,我們該說沒有哪一項是總教練履歷表上所必備的經歷,因為每一位成功的教練都有各自的特質與帶隊方式,而當下奇德該做的就是在最短時間內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導模式以及溝通風格,直到那天之後,再來談如何率隊奪冠或許會比較實際。
(原文刊載於XXL美國職籃聯盟雜誌226期)
看完好文,也歡迎來【XXL美國職籃聯盟雜誌官方粉絲專頁】一起討論交流!